所在位置:首页>技术成果
银蜜1号南瓜的选育与应用
  • 所有权人:中科院发布时间:2020-09-27

    所属行业:农业状态:已审核    

  • 技术成熟度:正在研发

    省(国)别:中国

  • 技术交易方式: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价格:面议万元

  • 总浏览量:   341

    本月浏览量: 2

技术详细介绍:

若没有找到合适的技术专家,建议您立即发布技术需求,多渠道获取资源!

课题来源与背景:“银蜜1号南瓜的选育与应用”是安徽荃银高科瓜菜种子有限公司自设课题,针对我国南瓜市场对扁球形印度南瓜的需求,以“早熟、优质、灰白皮、厚扁球形、丰产”为目标选育的印度南瓜类型新品种。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作物,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其富含淀粉、脂肪、脂肪酸、维生素、氨基酸、可溶性纤维、果胶以及大量的P、Fe、Cu、Mg等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其叶、嫩茎、花、果实及种子均可供食用,果实更是可食、可饮、可菜、可药,其用途十分广泛。南瓜抗逆性强,生产上很少使用农药,是真正的无公害蔬菜,老熟果极耐贮藏,现已实现周年供应。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南瓜的营养价值得到重视,南瓜已成为百姓餐桌必备菜品之一,也被誉为“天然营养食品”。南瓜加工产业也红火发展,先后已开发出几十种南瓜系列产品,如南瓜粉、果冻、南瓜火腿、南瓜饮料等,利用南瓜功能成份研制成的专治糖尿病的特效药品“糖宁”、“消渴灵”等。 在我国南瓜年栽培面积达1500多万亩,主要有三个栽培品种:即中国南瓜(俗称倭瓜)、美洲南瓜(俗称西葫芦)、印度南瓜(俗称笋瓜)。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区栽培相对集中,面积较大,且都是作为经济作物来栽培。南瓜栽培主要以肉用、籽用及南瓜粉加工等为目的,种子市场十分可观,但是目前主栽的各类型品种均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其种性差、熟期不合理、种类单调、品质低下,严重制约着南瓜产业的发展。 技术原理:根据育种目标,其利用P3028(从我国西北地区引进的一份短蔓印度南瓜F1,经过多年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高代纯合系)作母本、P3312(从印度南瓜“一品”F1,经过多年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高代纯合系)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性能指标:葫芦科南瓜属印度南瓜栽培种,全生育期83天,播种至坐果45-50天,开花至果实成熟30-35天。植株长势稳健,前期短蔓,中后期瓜蔓伸长。子叶椭圆形,真叶近心形,色黄绿,叶面少量蜡质,叶柄中长。雌雄同株异花,主蔓第一雌花生长于2-4节,以后每隔2-3节再现1-2朵雌花,雌花多,易坐果。果实厚扁球形,成熟果灰白色,果面微棱。果肉深橙黄色,肉厚,肉质细粉甘甜,品质优。单果重3kg左右。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栽培。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品种长势稳健,前期短蔓,中后为长蔓,易坐果,果面光滑,肉厚质粉,广适性好,全国各南瓜主产区均可栽培。露地种植在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适宜坐果期温度在25℃-30℃为宜,安排适宜播种时间。宜选用土层深厚的砂壤土种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单蔓整枝,建议旱季栽培可参考株行距0.3-0.4×2.5米,亩植650-800株;雨季可参考株行距0.4×3米,亩植550株左右。注意防治白粉病、病毒病、蚜虫等病虫害。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经全国多地多年试种示范,表现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好,已得到市场认可,全国各南瓜产区均可栽培。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品种性喜冷凉,不耐高温,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病毒病的预防,以免造成减产、绝收。坐果膨果期遭遇低温(20℃以下)易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畸形果且皮色偏绿。 历年获奖情况:无。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