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称: |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 级别: | 省级 |
地 址: |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河东学府路83号 | 邮 编: | 021008 |
联系人: | 艾丽 | 电 话: | 0470-8259086 |
传 真: | 0470-8259578 | E-mail: | hlbexy@public.hh.nm.cn |
网 址: | http://未填 | ||
单位简介: | |||
学校名称: 英文名称: HuLun Buir College 网 址: 电 话: 邮 编: 地 址: 呼伦贝尔学院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一所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草原明珠海拉尔市的东山脚下。 学院始建于七十年代末,后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电大呼盟分校合并组建为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呼盟行署批准,又有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和两所中等专业学校并入我院,使我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强了我院的办学实力。 学院学科齐全,部分专业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设有17个系部和附属中学。现有法律、新闻学、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行政管理、英语、俄语、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电子商务、高级护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化学工程、应用电子技术、音乐、美术、旅游体育等26个非师范类专业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蒙古语言文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物理学教育、教育技术学等25个师范类专业。各类在校生10606人,教职工716人,其中专任教师45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0余人,25人被国家和自治区命名为优秀教师,12人先后获得曾宪梓教育奖励基金。学院另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三少”民族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培训中心等科研所(室)。学院主办的《呼伦贝尔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省级学术期刊,已成为学术交流与争鸣的阵地。 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聘请多位国内外资深教授、学者来院交流讲学。与俄罗斯、日本、蒙古等有关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提高了学院的办学水平。 学院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教育教学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拥有设备先进的计算中心、电化教育中心、电子实验室、生化检测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文科实验室等,固定资产总价值1.5亿余元。学院有近600台微机已接入互联网,可供教学使用的校园网也已建成使用。图书馆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图书检索系统,现有藏书20余万册及相当数量的光盘期刊。 学院突出办学特色,以师范教育为主 ,在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兼顾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开放式办学体系。自2001年,我院与区内有关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按一定比例选送优秀生升入本科对口专业学习,为在校生进一步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 学院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选修所学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院生活设施完备,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每个宿舍均设有201卡电话。学生就餐等日常管理已步入社会化。学院文体娱乐设备齐全,有标准的运动场、足球场、网球场、健身房、游泳滑冰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文体生活。 学院向所有考生承诺,绝不让任何一位贫困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此,学院实行全员奖学金制度,每位在校生每月均可获得一定金额的奖学金。同时,学院为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广辟勤工助学渠道,学生可通过勤工助学岗位获得必要的生活费用,学院还设立了家教服务中心。学院通过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一对一帮困等多种形式,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顺利完成学业。 2000年学院新建成的体育馆、图书馆、职教大楼、学生公寓、专家公寓等建筑融人文、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别具特色。这些教学教辅用房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使整个校园既体现出现代大学的人文特色,又展示出北疆草原的地方风情,成为每位学子成就学业、实现理想的新世纪学苑。 自建校以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一万余人,遍及全区各地及部分省市,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的骨干,有的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2001年学院计划招生2890余人(含春季招生210人),全院各类学生总数将达到1.3万人。今年六月二十三日学院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国际长城汽车呼伦贝尔学院杯乒乓球擂台赛”,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进行了现场直播,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为学院二次创业再谱新篇。 |
|||
已发布的成果: | |||
无 | |||
推荐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