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称: |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级别: | 国家级 |
地 址: |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35号 | 邮 编: | 100101 |
联系人: | 张祖荫 | 电 话: | 010-64884650 |
传 真: | 010-64879080 | E-mail: | computer@biti.edu.cn |
网 址: | http://www.biti.edu.cn | ||
单位简介: | |||
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始建于1978年,是我院最早设立的系。原设有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自1999年起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以及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专科),分别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和三年制专科生。 自2000年起只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生,不再招收三年制专科生。 自2002年起,增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2002年8月,我院科研机构软件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合并,增强了本系的科研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998 年教育部专业目录修订前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及应用两个专业)是一个计算机硬件软件相结合、面向计算机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的理论及应用相结合,使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同时强调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实现。该专业的特色在于加强基础学科和专业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具有雄厚的数学及计算机理论基础,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掌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基本方法,并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新技术跟踪能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20余年来,本系形成了一支胜任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教师中50%以上人员具有高级职称。本系有教师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教系统师德先进个人以及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的爱国立功标兵等。本系教师撰写出版计算机类教材和讲义多本,其中张海藩教授的《软件工程概论》分别获第三届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二届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孟庆昌教授的《操作系统教程-UNIX系统V实例分析》获第二届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 系内机构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设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及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教研室;设有计算机系实验室、计算机开放系统实验室和计算机系Java实验室等三个系属实验室。系实验室承担了本系以及部分外系的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单片机系统设计等课程的硬件实验,并为若干课程设计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提供上机环境。计算机开放系统实验室和Java实验室为学生和教师参加科研和科技开发提供环境,为毕业设计提供场所,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学生状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现有在校本科学生四个年级共24个班(每班35~40人)。学生生源充足、质量较好;历年的毕业生分配情况良好。设有系学生会和系科协等学生社团。 系党政领导 党总支书记:张祖荫 系 主 任: 周维真 系副主任: 沈裕和、金铁鹰、李宁 办公地点及电话 系党总支办公室: 教I楼-410 电话:64884708 系主任办公室: 教I楼-412 电话:64884707 系办公室: 教I楼-414 电话:64884706 |
|||
已发布的成果: | |||
无 | |||
推荐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