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称: | 暨南大学 | 级别: | 国家级 |
地 址: | 广东省广州五山 | 邮 编: | 510632 |
联系人: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 | 电 话: | 020-85220010 |
传 真: | 未填 | E-mail: | webmaster@jnu.edu.cn |
网 址: | http://www.jnu.edu.cn | ||
单位简介: | |||
暨南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高等学府,一向以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华侨、华人子女为办学宗旨,以其办学的特色和成就享誉国内外。暨南建校以来,已培养名层次毕业生3万人,桃李遍天下,声教讫四海。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清朝光绪32年(1906年)在南京创办的暨南学堂.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校。1911年10月停办。1918年由黄炎培主持在南京旧址复校,改名为国立暨南学校。1921年暨南学校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办了当时国内第一所商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1923年暨南学校迁上海。同年独自成立国立暨南大学商科大学,在校内作为暨南学校的组成部分。这是国内华侨高等教育的开端。1927年成立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迁到福建建阳办学。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10月停办,合并到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为适应大批华侨青年回国升学的要求,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 暨南大学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以国务院侨办领导为主。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方针。招生的主要对象是海外华侨,港澳、台湾青年和外籍华人学生,也招收部分归侨、侨眷子女和在大陆的台湾省籍青年。对来自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实行来去自由政策。 暨大复办以来,在国家的重视关怀和广大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支持赞助下,经全体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学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各项建设长足发展,教学科研水平日益提高,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暨南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开放型的综合性大学,正以其独特的风貌、崭新的姿熊,吸引着众多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年前来求学。 暨南大学设有文学院、理工学院、经济学院、医学院、华文学院、中旅学院、教育学院,共21个系31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除医学院学制为6年外,其余各本科专业学制均为4年。还设有1年制的预科和3年制的护士学校。另有成人教育学院,下设培训、夜校、函授3个部。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华侨医院)设13个病区,27个临床科室,550张病床。暨南大学是全国首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近年来,学术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现有6个学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48个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科各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校各层次在校学生近13012人,其中研究生近615人,本科生约7000人,预科生125人,专科生约1000人,其余为成人教育和其它层次的学生。现有华侨、港澳、台湾和外籍华人学生1597人,华侨子女和归侨、侨眷子女及台湾省籍青年1250人。复办以来,华侨和外籍华人学生来自世界五大洲53个国家。近13年来共培养各层次毕业生19774人,其中华侨、港澳、华人学生占3017人。 全校有专任教师1124人,其中有教授134人,副教授325人,讲师302人,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担任全国和省市各种学会、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会长职务的有128人。此外,每年聘请外籍专家教师10人来校任教,还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设有东南亚研究所,华侨研究所,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殖免疫研究中心,水生态科学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
|||
已发布的成果: | |||
无 | |||
推荐院校: | |||
暨南大学发热研究室 | |||
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室 | |||
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