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称: | 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 级别: | 国家级 |
地 址: | 沈阳市文萃路62号 | 邮 编: | 110015 |
联系人: | 宋乐毅 | 电 话: | 024-23893116 |
传 真: | 024-23894149 | E-mail: | office@icpm.syb.ac.cn |
网 址: | http://未填 | ||
单位简介: | |||
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简称腐蚀所),于1982年10月以金属所和长春应化所有关腐蚀和防护专业的研究室为基础组建而成。是一个腐蚀与防护专业的综合研究、人才培养和高技术应用开发与发展基地。现有职工205人,其中科技人员166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包括正研级高级工程师)25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41人,中级科技人员79人。现有在学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生20人。另有博士后5人。 主要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包括:研究各种腐蚀过程的规律、破坏特征以及各种材料的腐蚀行为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腐蚀科学基础理论;测定和积累材料在我国自然或工业环境中的腐蚀数据,研究自然环境介质的腐蚀特征和规律,解决生产和建设中的腐蚀控制问题;发展防蚀技术及其理论,寻求经济而有效的防护措施;承接腐蚀控制工程与腐蚀事故对策和咨询服务。腐蚀所为腐蚀与防护专业博士、硕士授予权单位,并设博士后流动站。 腐蚀所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两三代人的努力,把研究所建成一流和在国际上有一定声誉的腐蚀科学和防护技术研究/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综合基地。 1997年腐蚀所承担主要科研项目近60项,其中国家任务21项,院项目8项(其中重点任务有6项),中石化总公司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我国首次参加欧洲尤里卡计划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工业装置维护中的腐蚀失败分析方法”由腐蚀所柯伟院士担任中文技术负责人。 1997年取得鉴定(验收)成果5项,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报国家专利21项,获授权专利8项。 腐蚀所基础研究以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推动我国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国家对工程与材料学科重点室年度评估中获得较好成绩,国家计委按照择优支持原则相应给予500万元支持费,进一步增强了实验室竞争能力。 在应用研究与开发方面,所工程中心工作继续显示良好势头,1997年实现总产值4200万元,在院高新技术企业排行榜上仍列前30名。筹建国家级工程中心的工作按计划取得顺利进展。 |
|||
已发布的成果: | |||
无 | |||
推荐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