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高新区的高分答卷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5日 来源:
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莫干山高新区64位的最新排名,让其成功跻身新升级国家高新区的第一梯队。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这个最新排名代表的就是莫干山高新区交出的高分答卷。迈入“十四五”,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回望,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这些年,莫干山高新区四年前进了28位,尤其是近两年,排名更是快速上升了19位。这份进步,彰显的正是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产业发展带来的与日更新和快速成长。
五年乘风破浪,五年锐意进取。如今,历史的指针已指向新的刻度,新的目标在前,莫干山高新区正阔步而行。
产业迭代升级构建新生态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高新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场硬仗,特别是在构筑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不断激发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引擎”效能,实现产业经济“深v反弹”。
这一年,高新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外贸出口同比增长6.1%……持续夯实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主战场的地位。
新年伊始,地理信息科技旅游综合体项目签约落户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这个项目将在德清县地理信息科技馆的科普主题基础上,以丰富装置设计、沉浸剧情交互、多元场馆功能,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科技类沉浸式科技旅游综合体。
可以说,地理信息产业是高新区最知名的标签。过去5年里,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千寻位置、浙江国遥、浙江正元、浙江中海达等近400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落户,极大促进了德清数字经济发展,也充分释放了发展的新动能。2020年,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营收超过200亿元。
不仅如此,立足地信产业,推动跨界融合。近年来,新技术层出不穷,高新区几乎抓住了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从物联网到人工智能、从5G到北斗导航、从无人驾驶到新基建的每一个风口,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的迭代升级发展。
如今的智能生态城,是德清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主平台。2020年,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在这里开学,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德清研究院以及智能驾驶出行示范区、京东(德清)人工智能加速器等20余个项目落户,天安云谷等一批项目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链和生态链逐渐在这个“未来社区”成形,为高新区更好发展“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提供新的有力支撑。
新兴产业表现亮眼的同时,高新区的制造业也在同步迭代升级。今年1月以来,在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高新区的我武生物、欧诗漫榜上有名;在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名单中,浙江鼎力成为全市唯一的“未来工厂”;在浙江省2020年“隐形冠军”企业名单以及“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中,高新区占据了德清7席中的4席。
不止于此。早在2019年,天马轴承的风电轴承就拿下了全国的“单项冠军”。2020年,仅海上风电轴承板块的销售额就达到8亿,同比增长超100%。连续8年来,欧诗漫获得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美白品类的TOP1。在脱敏诊疗领域,我武生物的舌下产品也是稳居市场第一……
从城北高新园到通航智造小镇,生物医药、通航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正是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下,一直向着高精尖制造进化,持续壮大产业板块,不断增强着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正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强力支撑,5年来,高新区加快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更让高新区对补链强链有了更深的共同认识,着力培育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硬核”企业,已然成为其一大新使命。
令人期待的是,整车制造也即将在高新区成为现实。眼下,启航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工厂内正在进行生产线设备调试,即将于2月底投入试生产。作为制造业的标杆——整车制造的真正落地,无疑将带动高新区汽车产业发展跑出新的“加速度”。
创新驱动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经济的发展,源于创新驱动。作为全国第三个落户县域的国家级高新区,创新,一直是莫干山高新区的高频词。
2020年,高新区R&D投入同比增长31%,占GDP比重超4%。这个数字的背后,带来的是一个个新的突破。
这一年,中电华莹、我武生物牵头的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参与的正大青春宝智慧工厂投入使用,天马轴承成为了我县首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企业,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锐志团队领衔的浙江德清知路导航研究院落户,中国科技大学阿尔法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行,中航通飞研发制造的AG100成功首飞,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创建全市首个工程师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立项全县首个省重点研发计划择优委托项目……
特别是依托高新区的大平台,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首个城市级智慧出行与自动驾驶试验区等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呈现。
正是在创新生态的打造中,人才、科技、高校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高新区。2020年,高新区引进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创新平台100余家,引进集聚各类双创人才2000余人,包括国家级人才25名,省级人才43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孵化链条初步形成,推动产业平台建设和发展日趋成熟,成功获批国家火炬特色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以服务优环境,高新区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企业快、高、壮成长,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更令人欣喜的是,截至目前,高新区已聚集科技型企业超40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首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聚集省级以上人才超80人,累计引进市级以上创新团队超20个,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6件。
这些数字,彰显的就是创新激发的巨大能量和强劲潜能。在加速创新发展中,5年来,高新区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已拥有32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色优势主导产品,18项国内首创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开放层级提升呈现新格局
开放融合,协同发展,广纳百川。2020年的高新区持续与世界“对话”。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这是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带给高新区的一大机遇和启示。“十三五”以来,高新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让发展加速升级。
2020年11月,高新区科技局与杭州未来科技城高促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接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迈出坚实一步,积极争当德清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的排头兵。
持续的深化合作不仅于此。
这一年,全市唯一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全国首个自动驾驶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嬴彻科技,华为车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东软车联网测评实验室等一批标识度高的项目落户高新区,为产业经济、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
这一年,FIG“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测绘标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41届亚洲遥感大会、2020年未来出行大会、第四届莫干山国际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等会议活动在高新区举行,进一步提升着发展的影响力;
这一年,莫干山机场飞行时长、架次实现100%增长,全域900余公里开放道路获批智能驾驶对外测试,更是不断增强着高新区对外交流的融通力……
事实上,5年来,全域铺开建设的高新区面貌一直在更新,特别是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显著,产城融合发展更是有了新高度。
当前,新时代已经开启。迈好第一步,才能见到新气象。所以,新征程路上的高新区,请步履不停,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