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出台三大新政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7日 来源:
营商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地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会在哪里生根。
近日,我县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闻发布会,对德清营商环境新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以及人才新政4.0版进行了发布和解读。
打造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县
推出了全国第一块“标准地”;率先开展“一窗服务”;发布了全省首个县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数……一条条具体的举措,标记了我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领跑姿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此,我县研究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提升发展活力,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县。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县政务办常务副主任邱芳荣表示,县政务办将在涉企审批方面“简化、再简化”,继续梳理集成利企“一件事”,通过再造标准化流程,力争审批时限再压减三分之一,继续梳理推出行政审批承诺事项,实行“承诺即审批”;在涉企服务方面“贴心、再贴心”,通过重塑涉企服务模式,全程落实“惠、服、管”商事服务,实现涉企审批线上可办、涉企政策掌上可查、涉企问题有人可问、涉企意见现场可诉。
作为“标准地”改革的全国模范生,我县在新政中提出了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联动推进“标准地+一窗服务+承诺制+信用监管”改革。县发改局局长章洪春介绍,德清专门成立了企业投资项目服务中心,推行“项目经理制”,加强代班服务力度,真正做到事前谋划、事中办理、事后服务的全流程管理,确保企业从赋码到开工前的政府审批时间不超过50天,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不超过30天,让企业真正放心、安心、省心。截至目前,企业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为900多个项目提供了咨询服务,累计代跑代办各阶段项目538个,开展协调服务98次,解决问题50个。
推出德清史上最强招商引资政策
为打造投资高地、政策洼地,我县研究出台了《德清县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给出了17条大力度的招商引资政策,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强优惠政策。
县商务局副书记、副局长袁陈云介绍,对新引进的重大项目的落户奖励,奖励比例由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千分之一大幅提高至2%,是原来的20倍,最高可达1亿元。对于新引进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只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最高800万元的落户奖励。
总的来说,招商引资新政奖励政策更具体、更细化,兑现标准更明确、流程更简化,操作性更强。从奖励流程上来看,此次政策调整,解决了奖励政策兑现难、兑现慢的问题,当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就可以进行分阶段奖励。从奖励范围来看,之前的招商政策奖励范围仅对二产类项目和中介机构进行奖励,此次新政进一步明确了对重大产业项目、新兴高科技产业项目、新经济业态项目、服务业项目、外资项目及人才项目进行奖励。此外,我县还鼓励产业园区运营商做精做特,并对运营状况好,效果显著的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给予一定的年度运营费用和考核奖励。
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
招引大学生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一直以来,我县都十分渴望人才、需要人才。自2013年以来,我县先后出台了4版人才政策,奖励和扶持力度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费征在现场用一个例子解释了不断升级人才政策的目的。“我武生物由海归回归创办,刚来德清时只有一对夫妻,通过各级政府的扶持、帮助、政策保障,现在已成功上市,并成为脱敏药物的龙头企业。这远远超过了当初寄予他们的希望。只有春天播下种子,才会在秋天收到果实。”
据了解,2018年8月人才新政3.0版出台至今,共兑付资金7000余万元,引进大学生及各类人才约4万人。2019年,全县新增国家级人才12名、省级人才16名,引进顶尖和领军人才66名,三项指标数量均比上年翻番,占全市一半。
人才新政4.0版共包含22条政策,奖励力度更大,全面提高了重大人才项目的奖励扶持额度,给予顶尖人才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受益面更广,高端人才、大学生、青年人才、技能人才、企业家、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人才等均有所扶持,其中针对企业紧缺的技能人才,最高补助100万元;重点更突出,专门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招引大学生,从专科到博士都能享受政策,博士最高可获60.75万元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