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色丽:巧借科技成果转化笑傲市场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7日 来源:
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近年来,我县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始终突出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导向,不断健全完善县科技大市场、高校成果转化中心、技术经纪人队伍等市场服务体系,发挥政策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在我县企业落地转化。2013年以来,已累计立项支持科技合作和成果产业化项目232项。本报今起推出“成果转化德清之道”栏目,展示我县科技成果转化生动案例。敬请关注。
前两天,浙江凯色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卓仲标携常州大学的专家,一起参加了在广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涂料展。“更全面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动向,收集最新原材料、技术和市场信息。”卓仲标坦言,凯色丽已经成功开拓珠光颜料市场,此次观展,是为了发掘更多的开发方向。
2008年,凯色丽入驻我县。作为高科技、高成长的“双高”企业,凯色丽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之本,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县级科技型企业一步步成长为省级科技型企业,并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去年8月,浙江凯色丽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900310)正式登陆韩国证券交易所KOSDAQ创业板,公开发行1400万股,募集资金53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成为我县首家在韩国上市的企业。
其实,凯色丽在创立之初,也有过尴尬。公司检测部经理孟祥远对第一次在电镜下见到云母的情景仍然记忆尤深:“之前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稳定性不够,有些会很暗,有些却很亮。”2014年,凯色丽找到了常州大学无机材料团队,在实验室里,他看到了放大了10万倍的云母微观结构,卓为壮观。
凯色丽与常州大学开启了长期合作,技术上不仅有了理论指导,专家们在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也有机会被生产落地。
“我们正在筹备参加省里的科技成果拍卖会,我们和常州大学合作研发的新项目也将在拍卖会上亮相。”孟祥远介绍,目前市面上的无机紫外屏蔽剂普遍存在分散性差的缺点,应用到防晒化妆品上会导致难以在皮肤上涂抹均匀。凯色丽瞄准了该领域的市场需求,和常州大学合作研发出“云母基材紫外线屏蔽剂”。这种新材料在云母和凹凸棒石的基础上合成,除了能解决分散性的问题,还可以大幅提高防晒品的紫外线隔阻效果。他预计,项目投产后可为企业增加3000万元以上的年销售额。
在凯色丽的厂区内,一幢新建大楼正在打桩。卓仲标充满期待:“我们将在新生产车间实施自动化水平改造提升,并开辟一条纳米材料新生产线。”
校企合作结出丰硕果实,卓仲标表示,这离不开科技局的支持和指导。据悉,我县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设立3000万元种子资金、2亿元科技信贷引导基金、5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3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强化科技金融对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