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达沃斯”梦想越走越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2日 来源:
2014年启动建设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如今已经崛起为一个“击云破晓”的产业新城,创新、跨界、融合活力迸发,集聚了传感器、无人机、数据存储、遥感卫星应用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目前有200多家企业入驻,营业收入超15亿美元。
11月19日至21 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召开,小镇作为全球地理信息产业的中心地位由此确立,同时也把小镇企业推向了全世界。向着“将地信小镇打造成全球地信界‘达沃斯小镇’”的梦想,企业充满激情与自信,勇往直前做大做强。
极飞地理:
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本报讯“极飞科技的业务已经延伸到了国外,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这次地信大会,让我们的地信产业和世界有了一次接轨,彼此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11月19日上午,极飞科技下设子公司——极飞地理总经理游春成参加完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开幕式后,匆匆赶往地信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现场,为公司的产品站台。
“这是我们研发的首款智能测绘无人机‘XGeomaticsC2000’,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测绘无人机为固定翼无人机,起降均需要专业的跑道,而体型小巧的C2000则能在地况复杂的农田中轻松起降。”指着展位中间摆放着的一款四旋翼的无人机,游春成告诉记者,它不仅能实现全自动航线飞行和高精度地图自动采集,且单次续航时间长达40分钟,一次起降就能完成约130万平方米的农田测绘,应用到农业植保上面,可以让植保机作业精度更高,而且操控也更方便,甚至手机上就能完成。
展会上,极飞地理展示的P系列植保无人机,因设计充满美感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是一款明星产品,今年成功斩获被誉为‘国际工业设计奥斯卡’的RedDotAward红点设计大奖,成为全球农业植保领域中首个荣获‘红点奖’的产品。”据介绍,除了颜值高,极飞P系列植保无人机功能也很强大,可以为农业生产减少30%的农药使用、节约90%的水资源浪费,每小时作业量可达 80亩以上,
相当于60至80位劳动者工作一小时的人力作业,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无论是C2000还是P系列,这些融合了“地理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已让农业变得更加“智慧”。去年4月,承载“智慧农业”的美好愿景,极飞科技选择了全国地信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德清地信小镇成立极飞地理,当年已达到德清6台无人机、浙江100台无人机的销售规模。
落户在小镇一年多来,游春成感触颇深。“在这儿,政策、配套等各种资源都向企业倾斜,帮扶做大做强,推动我们快速成长。”据悉,极飞地理在小镇有25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员工30多人,因为当地在公共配套以及吃住行方面对入驻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保驾护航,虽然员工来自天南地北,但一直都很稳定。
“我们正在招兵买马,为明年进一步扩张做准备。”谈及公司的未来春成信心满怀,尤其是这次大会的召开,让极飞地理向世界展示了农业智能化前沿设备、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农业大数据及地理信息的获取、应用成果,为公司打响知名度提供了舞台,“深植于德清这个中国地信产业起飞的地方,我们有信心成为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新样板。”
国遥新天地:
追梦“德清时代”
本报讯 11月20日,在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上,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区的“黑科技”再次引起众人围观。据了解,这是国遥即将发布的全球首个“无人机实时智能遥感系统”。
这款无人机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于一身,可实现无人机无人遥控智能自主飞行,且飞行中拍到的相机数据能自动传输至在线遥感数据云处理中心。简单来说,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远处的无人机起飞,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采集的影像等原始遥感数据就会自动回传到云数据处理中心。这款无人机大大提高了传统应急遥感的效率,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上市。
在联合国地信大会召开期间,国遥新天地作为大会的首批合作伙伴,向全世界展示了涵盖“采集网,遥感云,三维聚”的智慧遥感服务体系,并展现遥感数据自动采集、云端自动处理、三维自动聚合新模式。
国遥新天地是首批入驻地理信息小镇的企业,它见证了地理信息小镇多年来的发展变迁。 2012年,国遥扎根德清这片土壤,并在短短6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成为地理信息小镇首个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从创业之初不足10人的团队到如今成长为拥有150余人初具规模的公司,国遥一路稳扎稳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在华东市场具备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有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梯队助力产品研发和推广。目前,公司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0%以上,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 985、 211高校本科毕业生14人。
这些年里,国遥在德清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在这里,该公司投资建立了中国首个民营企业卫星地面接收站,牵头组建了“中国航空遥感网”,采购了4台大棕熊飞机,建立了中国——白俄罗斯图像处理研究中心,完成了国内首次使用大飞机进行优于3cm倾斜摄影试验。如今,公司所在地国遥大厦与德清国际会议中心遥望相对,所有来参加会议的国际友人都会看到“国遥大厦”四个醒目的大字。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遥伴随着地信小镇一起成长,在这里,他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全球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最为瞩目的地方之一,小镇必将以击云破晓之势,伴随“德清时代”的到来寻得新的发展机遇。
正元地理:
让城市管网更聪明
本报讯 在不挖开地面的前提下给地下管网做B超,用设备给地下管网做“肠镜”,这些听起来很炫酷的高科技,正是由浙江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
“维护城市安全不仅要重视地上,更应该重视看不见的地下。燃气管道泄露和爆炸、城市内涝、路面塌陷等问题频发,都是城市地下的安全问题,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此次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正元地理展示了公司基于“地理信息+建设”理念的13N2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城市公共安全业务板块的产品,引起普遍关注。
一直致力于空间地理信息开发利用的正元地理是隶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的国有地理信息企业,也是最早入驻地信小镇的企业之一。五年间,正元地理在小镇成长壮大、见证了小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和德清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地的城市管网建设就是表现之一。
“我们有一个当红产品,是探测管道淤泥的机器人,外形就像节虫,一头连着高清摄像头和探照灯,另一头连着控制器,借助它的力量,管道破损、堵塞、渗漏等情况都一目了然。”正元地理品牌主管王磊介绍,管道机器人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偷排或雨污混排现象,而且减少了人工负担,极大提升了效率。记者了解到,检测一段300多米的管道,机器人2小时左右便完成,而如果人工检测,至少要花一周时间。
在德清“五水共治”中,正元地理也功不可没。公司为德清全县开发智慧管网系统,通过传感器在线监测每个井盖的实时状态,在监测平台上显示井盖的属性信息、状态信息、故障处理信息等,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向现场人员及时发送变动情况。同时,通过河道三维监测系统,利用声波技术,清楚探测河底淤泥堆积情况,并制定清淤方案,对河道进行动态监测管理。
企业受益于小镇,也受益于德清县的各项支持。自从入驻地信小镇后,正元地理得以快速成长,业务逐渐覆盖全省。“德清是创业的理想之地,这儿产业集聚,政策优惠,服务周到,特别联合国地信大会在此召开,使德清成为一个支点,撬动地理信息界,影响全球。”怀揣着“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的梦想,正元地理正阔步前行。
千寻位置:
打造“未来之城”范本
本报讯 11月19日,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开幕,如何才能在1.3万余平方米的展览区域、 218家展商中准确找到参观路线?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联手合作伙伴为大会提供的室内外一体化导航服务,就为嘉宾和观众解决了这个烦恼。
记者看到,该室内外一体化导航提供基础地图展示、路线规划导航等功能,用户可以对导航提供的室内地图进行浏览、旋转、缩放、 2D与3D转换等操作,在地图上选择或者搜索目的地,还能引导用户通过最优路径快速找到目的地,精准定位到室内的每个区域空间。
早在2016年,千寻位置网络(浙江)有限公司就正式落户德清地信小镇。该公司入驻后,就联合北斗产业链的众多合作伙伴,探索各种业务模式,初步形成了智慧危旧房监测、精准农业、互联网驾校、山体滑坡监测、车辆监控等解决方案。公司CEO陈金培表示,当初落户德清地信小镇主要是看重园区的区位优势、产业集聚效应以及良好的创新氛围。如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的召开更像是一剂强心针,给企业带来了信心和底气。
今年,千寻位置找到新突破,联合阿里云、浙大中控、海康威视等生态合作伙伴,将北斗精准时空能力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引入德清的城市管理中,利用“时空大脑+城市大脑+应用场景”的模式,打造一座全新的“未来之城”,给出中国版智能城市2.0建设的新范本。据了解,该公司与阿里云“ET城市大脑”的数据资源平台、 AI算法服务平台融合,为德清提供了覆盖交通、交管、旅游、城管及工业企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成为德清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基础设施。“物联网时代对精准时空信息的巨大需求让地理信息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勘探、测绘等专业领域,更将面向海量的应用场景。”千寻位置首席科学家冯绍军表示,未来公司将与合作伙伴携手,为公共出行、公共安全及应急救援等多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将德清“未来之城”的建设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让更多人体验未来城市的高效与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