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资讯 >> 县内

割舍不断的“茶叶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9日    来源:

“10月到11月中旬是茶园最适合施冬肥的时候,要趁晴天及时施肥。另外最近雨水比较多,易积水的茶地要注意清沟排水。”阜溪街道三桥村的几位茶农今年刚承包了700多亩茶地,眼下正是施冬肥的时期,由于经验不足他们便组团请来了县茶叶协会会长张晓英来田间支招。
  张晓英是莫干山镇双丰茶场的创始人,也是村民公认的“农民专家”,附近的茶农们一遇到问题,只要请教她总能找到解决办法。今年60岁的张晓英种茶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到一个成功的茶叶种植“农民专家”,可以说,张晓英见证了莫干茶的发展史。
  二十多年前原本在镇上一家纺织企业上班的张晓英向亲戚朋友借贷了十万元,承包了高峰村四百亩茶地开始做茶创业。第一年虽然产量不错,但由于炒制经验不足,导致做出来的茶叶品质不高,没有销路出现了亏损。这让她体会到了做茶是门技术活,并不容易。之后她走遍了我县及周边地区的茶场向同行请教种植技术,还去观摩各类茶叶比赛,向专家评审学习怎么样品茶,慢慢地,她学会了对茶叶优劣的品鉴。
  张晓英先后被评为市县两级农民专家,必有过人的技术支撑。但要说最为拿手的“绝活”,那肯定是对茶叶炒制技术的掌握。“想要生产出好茶,炒制工序至关重要。”张晓英告诉记者,为了炒制出合乎标准的茶,她在第二年就专门购置了一套各类茶叶比赛使用的评判用具,然后通过不断地品茶来调整摸索炒制方法。那年炒茶,她先后用了七个昼夜一百多次尝试才炒制出一锅满意的茶。之后的二十多年,张晓英对于厂里每批茶叶都严格按照茶叶评比的标准来生产。
  付出总会有回报,随着茶叶品质的提高,推广渠道的增多,张晓英的茶叶销路越来越广,回头客也越来越多。经过多年坚持现在她不仅掌握了做茶的门道,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有的炒制工艺,2008年她还取得了茶叶专业高级职称,生产的茶叶先后拿到了三十多项国内外奖项。
  而随着对做茶理解的深入,张晓英对茶叶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虽然现在她已经成了德清茶产业的“名人”,但她还是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2014年至今她一直在浙江大学茶学系学习,去年她还考上了高级品茶师。“许多培训班学员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多人会惊讶地问我为什么一把年纪还要学这个。”张晓英笑着说,从率先种植有机茶到第一批制作莫干黄芽,再到尝试茶厂机械化,她每一步都能走在大家前头,靠的就是从不停下学习的脚步。
  她说,现在随着莫干山周边旅游业的兴起,茶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接下来她将进一步将茶业生产和休闲观光相结合,不仅要将茶做好,更要将茶做美。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