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资讯 >> 县内

“德清元素”助力“超级工程”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1日    来源:

 10月30日,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已通车运营一周。这个被业界誉为“珠穆朗玛峰”的“超级工程”中,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德清元素”。作为大桥建设的“导航”者,位于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浙江海源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港珠澳大桥设计了十多款精密导航控制软件系统,助力大桥完成了全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建设这项史无前例的挑战。
  “33节沉管,每一节都比辽宁舰要重,让它们在深海完成精准对接,就是通过我们的软件平台实现的。”昨天,正在新疆出差的浙江海源总经理何雪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只有完成沉管的精准对接,才能让沉管隧道实现“滴水不漏”。
  这些“巨无霸”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要在暗流涌动、变幻莫测的深海,完成高精度运输、沉放、对接,难度可想而知。何雪说,33节沉管和一个最终接头构成了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重约6000吨,要将这个“巨无霸”吊起,在深海里稳、准地安装在两节巨型沉管之间,无异于“深海穿针”。“这必须要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做好精准的水下导航。”
  那如此重要且高要求的“超级工程”,缘何选择了浙江海源为其“导航”?“像这样的超级工程是史无前例的,也是无法实验的,更容不得失误。”正是因此,参与过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桥梁建设项目的浙江海源,凭借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成为港珠澳大桥“导航”首选。
  作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浙江海源虽入驻地信小镇才7年,但企业团队已成形20多年。企业的领军人才刘国辉教授是“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在卫星定位及海洋测绘领域有着较高的声誉。早在港珠澳大桥开建之初,企业就接到了大桥沉管隧道安装测控这项重任,陆续组织落实、实地勘察、建立模拟环境等工作,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2013年,浙江海源自主研发的《沉管安装精密定位测控系统》首次应用于港珠澳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安装,取得了成功。同时,刘国辉教授主导研发的《海洋多源数据实时动态测控云平台》也在大桥中全面应用。
  2017年,港澳珠大桥在《最终接头安装精密定位测控系统》的引导下,重达6000吨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后成功安装,安装精度创纪录地达到了毫米级。
  经过四年多的持续高难度考验,何雪表示,企业研发的系统做到了运行稳定、零差错,其高精度、可靠性设计得到全面验证。现在大桥已通车,但浙江海源的工作还没结束。他说,企业团队还将继续为大桥做好监测服务,做好大桥的安全保障。
  “浙江海源还将参与深中海底隧道(深圳——中山)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国家发展。”何雪骄傲地表示。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