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资讯 >> 县内

关于德清县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1日    来源: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坚持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工业经济为切入点,以“亩均论英雄”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促赶超”专项调研活动,专门赴县内多家企业蹲点调研,极其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感受到了工业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对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有了初步探索实践和理性思考。
  一、初步成效
  德清县现有工业企业4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多家。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方式,德清跟很多县域一样,面临着发展的转型问题。近几年,我们紧紧扭住“亩均效益”牛鼻子,坚持“有形”“无形”两手齐发力,打出了“标准地”改革、工业平台提档升级、“低小散”企业整治、“五未”土地整治等“组合拳”,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三年来,全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高17.9%,亩均增加值提高37.3%,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6.1%。 2017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扛起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德清成功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市、区) 20强。
  从4月2日到5月30日,我们先后走访了德华兔宝宝、力聚热力、云峰家居等近50家企业,看企业现场,听企业心声,问企业“冷暖”,并重点剖析了其中的5家,召开了5次企业家和高新区、镇(街道)、部门座谈会。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确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有效路径。
  一是呈现了企业发展“加速度”的好势头。过去三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0.3%、12.9%、14.8%。数字的背后,体现的是德清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蓬勃发展。调研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德清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并且越来越愿意投入到科研当中去。比如,德华兔宝宝专门成立装饰新材研究院,走出了一条引进——吸收再消化——自主创新的集成创新道路,近三年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41.03%。还比如,力聚热力自成立县级研发中心以来,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保持年增长30%以上。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接下来很有信心升格为省级研发中心。
  二是看到了顶破要素“天花板”的新曙光。如何让有限的每一亩土地承载更好的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去年我县推出全省首块“标准地”,吸引了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落在德清。目前,已推出工业、商服、研发总部等各类“标准地”11宗、1200多亩。党委政府有新举措,企业也有好办法。比如,天杭生物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技术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名校丰富的人才资源,攻克技术难题10余项,成为国内牛血清行业首家挂牌企业。还比如,浙江依蕾毛纺织有限公司新建了四层以上标准厂房,生产效率提高20%,去年利润增长了80%。
  三是提高了绿水青山“金名片”的含金量。德清是国家生态县,德清的发展决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调研中有老百姓反映,以前很多“厂中厂”“低小散”企业散落在工业园区外,通过这两年的集中整治,藏污纳垢的地方没有了,健身步道、休闲公园建起来了。同时,我也欣喜地发现了不少企业的好做法。比如,鼎力机械运用先进的清洗工艺及修复技术,对旧部件进行再制造,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还比如,意博高科利用日常环境监测和大数据管理分析,达到照明远程监测、智能管控、节能降耗“三位一体”效果,明显地减少了光污染,节能约70%。
  二、存在问题
  在蹲点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是项目引不进与退不出的矛盾。调研中有很多企业向我们反映,他们产业链中有一些发展前景好、亩均效益高的优质项目非常想落户到德清,但受土地要素制约等影响,这些项目迟迟无法落地。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尽管我县出台了亩均效益评价办法,但现有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威力”不够,对劣势企业倒逼力度偏弱,甚至有企业虽然已处于歇业状态,却仍然难以淘汰退出。
  二是产业长远账与眼前账的矛盾。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也引进了一批研究院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但与其他新兴行业一样,面临着长期向好、短期产出慢的问题。在新动能未能快速见效的同时,旧动能升级改造的进程还不够深入,发展较为依赖传统产业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成长的烦恼”。
  三是企业不愿转与转不成的矛盾。少数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面对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情况,仍然安于现状,不愿转型、也不敢转型。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受土地、资金、技术以及发展规划等因素影响,转型成效不理想。
  四是人才引得进与留不住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引育,人才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城市前列。但是,受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仍然存在人才引进了,却留不住的问题。比如,一家企业反映,他们需要一位农业水质自动监测的程序设计人员,以8000元的月薪招了进来,并给予了住宿、就餐等相关优惠措施,但没干几个月,还是宁愿以更低的报酬去了杭州。
  三、对策建议
  通过蹲点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省委将“亩产论英雄”升级为“亩均论英雄”,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重大举措,吹响了全省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冲锋号。作为德清来说,必须坚决树牢“亩均论英雄”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打造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结合这次调研的心得体会,特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必须更加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关键性作用。围绕世界500强直接投资项目和百亿级项目引进再突破,深入推进县镇长项目工程,积极引进符合产业规划、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尽早达产见效。同时,集聚优势资源建设莫干山高新区,加速地信小镇、通航小镇、智能生态城建设。
  二是突出智能改造。加快智能改造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智能改造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全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县建设,开展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积极推广离散型智造、流程型智造、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力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突出创新引领。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技术市场和“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链接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机构和各类创新主体,全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继续发挥好莫干山高新区创新“主引擎”作用,启动高新区科创中心一期建设,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机制,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建立重点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四是突出人才支撑。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紧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分类编制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和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力争引育更多“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等人才项目。持续升级“德清人才绿卡”,落实文体、交通等十项具体服务项目,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德清工匠、优秀企业家培养等计划,着力培养一批高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五是突出环境营造。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政府服务”新模式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应用、推进数据共享、推行智慧办公,更加高效优质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一窗服务”等改革试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审批效率,让企业和群众省时、省钱、省心。加快建设国际化医院、学校、街区、商务楼宇、生活社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全域大花园大景区的标准,统筹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真切感受到:省委提出的“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办法,是抓实举措、推动落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今后,我们将继续用好“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这剂“良药”,问计于民、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创新破难、精准发力、担当作为,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德清落地生根,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