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资讯 >> 县内

念好“尾水治理经”推动绿色渔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3日    来源:

  新市镇养殖户金有财六十出头,今年第一年从事水产养殖。最近,他的鱼塘里少量黄颡鱼鱼肚泛白,漂浮在了水面上。金有财愁容满面,好好的鱼怎么会这样?
  金有财打听了一番,得知新市镇上有位农民专家叫朱文荣,于是来到了开在镇上的文荣鱼虾物资经营部。听金有财一描述,朱文荣立马有了数,但又怕老金不放心,就跟着去了鱼塘,看一看情况。
  “这黄颡鱼是得了出血病。主要是这段时间天气不太好,有时下雨,有时高温,用点鱼药就行了。一年之中,三月、六月、九月这三个月是最容易发病的月份,提前防范一下就可以了。”在鱼塘边,朱文荣跟金有财说道。说完还给金有财留了电话号码,以便下次有问题可以找到他。
  朱文荣一听症状,就能得知鱼的病因,得益于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摸索青虾养殖的技术。朱文荣农民出身,文化程度又不高,只能用土办法——把野生的青虾放在塘里自繁育,没想到竟然成功了。在养殖过程中,他还练就了一个绝活,下到青虾塘,用手摸一把,大概就能把虾塘的产量猜个八九不离十。慢慢地,他的名气在新市及周边一带的水产养殖户中传开了。
  而后,朱文荣转型养殖白鱼、黄颡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淡水鱼养殖很容易发病,他又开始钻研,把鱼病的症状、对策都琢磨了个透。养殖户们的鱼发病了,都愿意去问他,他干脆在镇上开了个鱼虾物资经营部。这么一来,一边经营店铺,一边继续水产养殖。
  从金有财的鱼塘上回来,朱文荣来到了晓芳家庭农场。里面连片的塘田错落有致,繁茂的绿植布满田埂,精致的篱笆圈起小道。站到田埂上望向洁水池,池中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池水清澈见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俨然一个水清景美的湿地公园。
  晓芳家庭农场是他的妻子和女儿在管理。“觉得我爸爸挺能干的,从一个土糟糟的农民变成现在的农民专家,服务了周边很多的养殖户。现在养殖面积扩大到一百多亩,农场也需要新鲜的血液,我就过来帮帮忙。”朱文荣的女儿朱晓芳说。她介绍,去年农场在新市镇率先进行渔业养殖尾水改造,如今治理点已成为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尾水治理示范基地。鱼塘排出的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处理池等设施的层层处理进入湿地洁水池,明显变得清澈透明了。
  从粗放养殖,到农民专家,再到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的先行者,朱文荣感慨万千。“现在养殖尾水不往外排放,而是进行处理,处理之后循环利用,节省了养殖成本,相对提高了经济效益。养鱼就是养水,水质管理好了,这鱼才能养好。我们农场卖出去的鱼要比市面上的价格要贵呢!”

合作单位

主办: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湖州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科学技术局

地址: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中兴北路1088号7号楼4楼 浙ICP备18044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