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上天,赚钱的机会来了吗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8日 来源:
日前,“德清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并已传回影像。“德清一号”将围绕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统计等多个行业提供遥感应用服务,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德清人或将引领卫星商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市场潮流。
你可能没想到的是,有位商业名人冯仑也对卫星极感兴趣。2月2日,冯仑的“风马牛一号”,被称为中国第一颗私人卫星也发射升空了。
都说民营企业对市场的嗅觉特别灵敏,那么,冯仑看到了什么商机?我们不妨来挖一挖,其中的一些信息或多或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只听说私人买汽车买游艇的,没听说过私人弄颗卫星“玩玩”的。在媒体的不断追问下,冯仑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十分明确和具体的用处来,但他还是笼统地说“为了拓展媒体的边界”。他透露了一些想法: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卫星上天以后,理论上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接收卫星发出的信息。也就是说,未来如果我们再努力,技术上有一些突破,最后手机可以接到卫星传送的所有内容,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
“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这句话确实很有联想空间。据说当年马云的支付宝找建行合作,上海的几个支行都不太愿意接手。显然,当年的制度上没有互联网支付宝这种东西,但如果等你完全弄清支付宝怎么回事情后,再与马云合作,或许这种商机已经轮不到你了。而如今,这些支行来自支付宝的存款能占所有存款的一半。今天,倒过来求合作,你也肯定愿意,这就诠释了什么叫当年爱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或许,今天的卫星商机,有点类似于当年的支付宝,你今天没有完全弄明白它究竟能派什么具体用场,就应加快“上车”,当上了车之后,就能发现这里另有乾坤,又是一片新蓝海。如果套用冯仑的话,那么是否也可以说,德清人将卫星事业做成功了,其它人赶超起来也就困难了。冯仑说,他的第一颗卫星是个实验,挣钱不太可能。但最后它做成了,其他人就赶不上了。他认为放第二颗卫星时,他就可以开始赚钱。
按冯仑对一些媒体讲的话来说,政府刚见到互联网的时候,一看这么多东西,是有点蒙的。反应过来以后,政府就开始建立制度,规范互联网的运作。或许,商业卫星也会沿着相似的路径推进。
谈到私人卫星时,冯仑说:“我们本来想做太空直播的,太空中的直播没人看过吧?通过卫星拍摄的,别的媒体做不了,这就是独特的内容,突破了以前媒体的边界。做太空直播,配合一些VR技术,戴个眼镜,我们能感觉到自己身处太空之中。这样独特的内容,能不能做成付费内容,我觉得可以……我们这次通过卫星传达的这些传统内容,不是光给中国人的,因为理论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到。比如我们把设备给美国人,美国人也能听到。”
以前,放一颗卫星到天上去,人们只关注成功还是失败,普通人不会去关注放一颗卫星需要多少钱。但是,这一回不同了,因为私人放卫星,就好比私人买飞机、买汽车,人们不仅关心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还会关心怎样赚钱,赚多少钱的问题。
媒体不断地问冯仑放了这颗卫星要花多少钱?按照冯仑的说法,不贵也不便宜,大概100万美元。冯仑说,他开发一个APP给你,你就可以看他将来的卫星直播,比如说一块钱看一分钟,那些从来没看过的人,花一块钱看一分钟,一共看个两三分钟,要是有一千万人看,他就赚钱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德清一号”或能给德清的民营企业带来充满想象力的拓荒和成长空间。